新闻资讯

News Show /

规模化服装定制在中国的前景如何?

分类:
行业新闻
2020/07/23 17:35
【摘要】:
近年来,中国本土服装行业增速有所放缓,传统品牌趋于老化,而新兴品牌大多还在成长的早期阶段。与此同时,诸多在研发设计、销售渠道和品牌运营等方面经验更为丰富的国际品牌,加速开拓中国市场,除一线城市之外,还向二、三线城市下沉,与国内服装品牌展开激烈竞争,迫使服装企业应势而变。 一、定制服装在中国市场的渗透率相对较低 我国服装制造企业的经营模式主要分为生产销售成衣和服装定制两类。大多数服装制造企业是以生产大批量标准型号的成衣为主;而定制服装则是需要根据具体消费者的个人情况,量体裁衣,单件生产制作,以销定产,无存货风险,但经营规模较小。 服装个性化定制行业是服装行业中较为新兴的子行业,暂未有统一的行业规范或行业标准,90、00后新一代消费群体更为个性化的需求和生产端新模式和新技术的应用均促进行业的迅速成长。 根据第三方数据,2013~2017 年我国定制服装市场规模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 22.9%,2020 年我国定制服装市场规模有望突破2000亿元,2022 年预计能够实现超过 2600亿元的规模。 根据市场研究公司 Euromonitor数据,香港、日本、美国、英国 2019 年每千人定制服装消费额分别为 217283、72733、 59655、 109335美元,而我国仅为 4353 美元,仍存在较大渗透空间。服装定制在欧美国家比较成熟,普及率较高,但是国外定制服装市场多为手工定制,价格较高而且生产周期长。 二、国内服装定制企业的三种类型 目前国内服装定制企业主要分为三类:1)首先是以高级定制为主的工作室或者设计师品牌,如 Grace Chen、郭培、劳伦斯许、兰玉等。这类服装定制的形式制作周期较长,产品单价较高,面对的目标客群较为高端,群体范围较小; 2) 其次是一些成衣品牌开拓的定制服装副线,如报喜鸟、雅戈尔等/或是专门进行大规模定制化服装生产的品牌,如酷特智能;3) 第三是主要以团装生产为主业的企业,主要针对团体客户进行小批量,复杂程度相对较低的定制服务,如校服定制。 酷特智能认为:相较诞生较早的传统私人定制和团装定制,大规模个性化服装定制以现代技术能够实现“一人一版、一衣一款”的工业化量产,在制作成本和交付周期等关键要素上领先于传统私人定制,同时相比团体定制又能完全一对一地满足消费者需求。 根据国家统计局和中国服装协会的数据,在经历了行业快速发展之后,我国社会消费品服装类商品零售额的增长速度在 2011 年放缓,由 37.12%降低到 2017 年的 1.36%。国内服装企业在早期高速增长阶段采取的以外延式渠道扩张为重心的粗放式发展模式,已开始显露弊端,增长放缓、盈利降低、库存积压现象加剧。大规模个性化服装定制为服装企业的变革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三、中国大众服装定制领域的发展现状 受消费水平和发展时间较短的影响,尽管服装定制理念的接受度逐渐提升,但在大众服装定制领域,尚未出现全国性的品牌,国内市场尚不十分成熟。 行业参与者方面,部分服装制造企业开始进入大规模个性化服装定制业务领域。行业内已着手进行服装大规模个性化定制业务,并取得了一定成绩的上市公司(或曾经上市)主要有雅戈尔、报喜鸟、乔治白、大杨创世、鲁泰纺织以及希努尔等。从公开的财务数据比较来看,目前代表公司的大规模个性化服装定制业务收入体量并不大,估计均在几个亿的水平。 另外,从事大规模个性化定制较为知名的非上市公司包括衣邦人、埃沃等,其中埃沃自建了大规模个性化服装供应链、并提供 ODM/OEM 服务;衣邦人则更多偏向于中间服务商的角色,对接C端客户、整合供应商。 四、数据驱动与智能生产应对个性化和规模化的矛盾 个性化和规模化存在天然矛盾。以服装为例,上门量体裁衣,手工制版,个性化程度虽然高,但是效率低,周期长,收益有限。规模化虽然能降低成本,提高收益,但是门槛较高。

近年来,中国本土服装行业增速有所放缓,传统品牌趋于老化,而新兴品牌大多还在成长的早期阶段。与此同时,诸多在研发设计、销售渠道和品牌运营等方面经验更为丰富的国际品牌,加速开拓中国市场,除一线城市之外,还向二、三线城市下沉,与国内服装品牌展开激烈竞争,迫使服装企业应势而变。

一、定制服装在中国市场的渗透率相对较低

我国服装制造企业的经营模式主要分为生产销售成衣和服装定制两类。大多数服装制造企业是以生产大批量标准型号的成衣为主;而定制服装则是需要根据具体消费者的个人情况,量体裁衣,单件生产制作,以销定产,无存货风险,但经营规模较小。

服装个性化定制行业是服装行业中较为新兴的子行业,暂未有统一的行业规范或行业标准,90、00后新一代消费群体更为个性化的需求和生产端新模式和新技术的应用均促进行业的迅速成长。

根据第三方数据,2013~2017 年我国定制服装市场规模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 22.9%,2020 年我国定制服装市场规模有望突破2000亿元,2022 年预计能够实现超过 2600亿元的规模。

根据市场研究公司 Euromonitor数据,香港、日本、美国、英国 2019 年每千人定制服装消费额分别为 217283、72733、 59655、 109335美元,而我国仅为 4353 美元,仍存在较大渗透空间。服装定制在欧美国家比较成熟,普及率较高,但是国外定制服装市场多为手工定制,价格较高而且生产周期长。

二、国内服装定制企业的三种类型

目前国内服装定制企业主要分为三类:1)首先是以高级定制为主的工作室或者设计师品牌,如 Grace Chen、郭培、劳伦斯许、兰玉等。这类服装定制的形式制作周期较长,产品单价较高,面对的目标客群较为高端,群体范围较小; 2) 其次是一些成衣品牌开拓的定制服装副线,如报喜鸟、雅戈尔等/或是专门进行大规模定制化服装生产的品牌,如酷特智能;3) 第三是主要以团装生产为主业的企业,主要针对团体客户进行小批量,复杂程度相对较低的定制服务,如校服定制。

酷特智能认为:相较诞生较早的传统私人定制和团装定制,大规模个性化服装定制以现代技术能够实现“一人一版、一衣一款”的工业化量产,在制作成本和交付周期等关键要素上领先于传统私人定制,同时相比团体定制又能完全一对一地满足消费者需求。

根据国家统计局和中国服装协会的数据,在经历了行业快速发展之后,我国社会消费品服装类商品零售额的增长速度在 2011 年放缓,由 37.12%降低到 2017 年的 1.36%。国内服装企业在早期高速增长阶段采取的以外延式渠道扩张为重心的粗放式发展模式,已开始显露弊端,增长放缓、盈利降低、库存积压现象加剧。大规模个性化服装定制为服装企业的变革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三、中国大众服装定制领域的发展现状

受消费水平和发展时间较短的影响,尽管服装定制理念的接受度逐渐提升,但在大众服装定制领域,尚未出现全国性的品牌,国内市场尚不十分成熟。

行业参与者方面,部分服装制造企业开始进入大规模个性化服装定制业务领域。行业内已着手进行服装大规模个性化定制业务,并取得了一定成绩的上市公司(或曾经上市)主要有雅戈尔、报喜鸟、乔治白、大杨创世、鲁泰纺织以及希努尔等。从公开的财务数据比较来看,目前代表公司的大规模个性化服装定制业务收入体量并不大,估计均在几个亿的水平。

另外,从事大规模个性化定制较为知名的非上市公司包括衣邦人、埃沃等,其中埃沃自建了大规模个性化服装供应链、并提供 ODM/OEM 服务;衣邦人则更多偏向于中间服务商的角色,对接C端客户、整合供应商。

四、数据驱动与智能生产应对个性化和规模化的矛盾

个性化和规模化存在天然矛盾。以服装为例,上门量体裁衣,手工制版,个性化程度虽然高,但是效率低,周期长,收益有限。规模化虽然能降低成本,提高收益,但是门槛较高。